2017年10月14日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谢海燕教授来访交流
2017年10月14日,很荣幸邀请到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谢海燕教授为课题组师生作学术报告。
张凡教授作了题为近红外纳米探针用于多重生物检测的报告。介绍了稀土近红外纳米探针作为新一代发光探针的优势,稀土近红外发光材料(上转换/下转换发光)克服了传统荧光染料和量子点背景荧光多、组织穿透力弱、毒性高等缺陷。汇报了关于Janus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探针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以及稀土近红外下转换材料用于活体荧光成像等工作。
谢海燕老师课题组合成了一种具有高磁化强度、粒径均一、带正电荷的的Fe 3 O 4磁性纳米团簇。基于这些优势,构建了仿生性免疫磁小体(IMS)平台,用于富集循环肿瘤细胞(CTC)。 磁性纳米簇与白细胞膜片段(LMNC)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我们预先设计具有叠氮化物(N 3)的白细胞膜,并提取白细胞膜,结合磁性颗粒。这项技术为后续的抗体的偶联铺平了道路,所产生的仿生免疫磁小体具有卓越的CTC识别效率。 报告结束后,两位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报告内容做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